文档实战案例多AI工具协作优化Chrome扩展

多AI工具协作优化Chrome扩展

案例概况
通过ChatGPT前期分析、Claude Code详细实施、Codex审查评估的多AI协作模式,成功将Chrome扩展包大小从3.9M优化至393KB,压缩率达90%,为实际项目问题提供了高效的AI工具链解决方案。

整体工作流思路

整个协作思路是:ChatGPT 负责前期调研和分析工作,给出可选概要方案 → Claude Code 根据实际项目代码制定可落地的详细计划 → Codex 进行方案评估和查漏补缺 → Claude Code 执行最终实施。

这种分工明确的多AI协作模式,让每个AI工具都发挥其最大优势。

问题背景

在一个Chrome浏览器扩展插件项目中,引入了 streamdown 库处理Markdown渲染。然而在构建打包阶段发现,产物体积达到了 3.9M,这已经接近Google扩展包的大小限制,急需进行体积优化。

第一阶段:ChatGPT 负责前期分析

问题调研和方案分析

向ChatGPT说明了问题背景,提供了上下文和关键代码后:

ChatGPT分析streamdown库

ChatGPT经过分析streamdown这个仓库后,得出了该库不支持零代码的拆分,也没法通过vite在构建过程中解决配置。这和我们的调研结论一致。

ChatGPT提供的解决方案

ChatGPT的详细分析

ChatGPT的核心价值体现:

  • 作为”分析者”角色,具有理科生性格
  • 专注前期信息和资料收集
  • 聚焦具体表象问题分析
  • 不关心具体项目细节,作用范围广

第二阶段:Claude Code 和 Codex 合作

重点:让两个AI达成一致

Claude Code分析后,认为目前选择方案A最好:

Claude Code的详细分析

Claude Code给出的核心策略是:通过在vite配置中编写hack代码,让streamdown构建时拿到的是空文件,这样最后构建的产物体积自然就小很多。

原理分析: streamdown会静态引入大量数学公式相关的库,这是导致体积膨胀的最主要原因。

Codex的评估和确认

把Claude Code的结论给Codex,它看了也同意是方案A。并且非常贴心地给出了短、中、长三种方案,并分析了这些方案的优缺点

Codex的方案评估

Codex的价值体现:

  • 作为”Reviewer”角色,是Coder的编程搭档
  • 负责把关计划,查漏补缺
  • 不进行任何编码活动
  • 基于GPT-5的能力提升,适合review性质的工作

第三阶段:Claude Code 执行实施

两个AI对齐后,Claude Code按照详细计划执行。大概5分钟后,工作完成:

Claude Code执行完成

Claude Code的核心优势:

  • 作为”Coder”角色,具有工科生性格
  • 最了解项目代码的实际情况
  • 具备制定详细计划和实际编码的能力
  • 基于强大的工程能力和工具调用能力

结果验收

优化效果非常明显:

优化效果对比

最终效果:

  • 优化前: 3.9M
  • 优化后: 393KB
  • 压缩比: 约90%

在Chrome中对扩展进行回归测试,功能也都正常运行。

为什么这样协作?

角色定位分析

这套工作流需要三个不同特质的角色:

1. 分析者(ChatGPT)

  • 性格特质: 理科生思维
  • 工作重点: 前期信息和资料收集
  • 作用范围: 聚焦具体表象问题,不关心实际项目
  • 优势: 即便不是Deep Research模式,GPT-5 thinking的收集和分析能力非常适合日常使用
  • 替代方案: Gemini Pro 2.5等其他顶级模型

2. Coder(Claude Code)

  • 性格特质: 工科生思维
  • 工作重点: 最了解项目代码,掌握前线实际情况
  • 核心能力: 制定执行详细计划以及实际编码、QA等
  • 地位: 工作流的核心角色
  • 技术基础: 基于Claude模型强大的工程能力和工具调用能力

3. Reviewer(Codex)

  • 工作性质: Coder的编程搭档
  • 职责范围: 把关Coder的计划,查漏补缺
  • 工作边界: 不进行任何编码活动
  • 选择理由: GPT-5之后能力提升明显,Plus用户可使用,适合review性质工作
  • 替代方案: Gemini-CLI、Qwen-Coder等其他AI终端

核心价值总结

工作模式的相似性

整个过程发现这些顶级AI给到具体问题和上下文后,从分析过程到最后结果验证(Claude Code会自己运行构建命令,查验结果),和我们在日常研发活动的思路十分相似:

  • ChatGPT thinking 在回复中提供近、中、远多个可落地方案,并推荐演进路线
  • Codex 在review过程中,提到方案优缺点和潜在坑点
  • Claude Code 具备完整的执行和验证能力

人的角色定位

在这个过程中,人更像一个观察者的角色:

  • 把前期分析工作交给AI
  • 把后期大部分执行工作交给AI
  • 最后验收结果即可

人才是最后的核心,需要对问题解决的范围和方向做到心里有数,才不至于产生”AI改动了上万行代码,但没有人敢审批”的窘境。

适用场景

这套多AI协作模式特别适合:

  1. 复杂技术问题 - 需要深度分析和精确实施
  2. 陌生技术栈 - 利用AI的知识广度快速上手
  3. 风险控制 - 通过多重审查降低实施风险
  4. 学习提升 - 观察不同AI的思维过程和解决路径

本案例展示了ChatGPT、Claude Code、Codex三种AI工具的协作潜力。通过合理的分工和流程设计,可以显著提升复杂问题的解决效率。

关于我